陈忠实写完《白鹿原》后 为何再也写不出佳作 他的回答令人泪目
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给人力量,洗涤着我们的心灵,纵观古今,我国历史上诞生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家以及无数的经典作品,这些作品都存在一个共性,那就是打动人心。
而要说到近代最好的文学作品有哪些,陈忠实老先生的《白鹿原》必定有着一席之地,《白鹿原》这部作品是陈忠实的巅峰之作,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,整部作品《白鹿原》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,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,反映了地方风土人情,展现了特定年代下底层人士遭遇的种种苦难和世间百态。
《白鹿原》这本书一经上市也是获奖无数,广受好评,这部小说也让无数文人纷纷感慨,著名学者犯增先生评价:“一代奇书”,更是有西方学者评价到:“以内容深度和技巧来说,丝毫不逊色给诺奖小说。”
但自从《白鹿原》之后,陈忠实再也没有写出佳作,这也让不少读者议论纷纷,有人认为陈忠实是不是“江郎才尽”了,各种说法都有。
陈忠实写完《白鹿原》后,为何再也写不出佳作?他的回答令人泪目!
陈忠实坦言:“《白鹿原》这部小说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,死后要带到棺材里。”
从陈忠实老先生的回答中可以得知,《白鹿原》确实耗费了他诸多心血,为了创作这部作品,陈忠实可以说是历经“艰难”。
在创作《白鹿原》之前,陈忠实与路遥、贾平凹并称为“西北文坛三剑客”,但比较尴尬的一个现实是,另外两人都创作出了长篇小说,而陈忠实一部代表作品也没有。为此陈忠实也是很苦恼,于是下定决心创作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。
可在那个年代,陈忠实生活过得很拮据,为了全心写作,就无法承担家里的经济来源,可他的妻子却说让他安心创作,家里的一切事情都交给她。为此,陈忠实带着诸多压力去到了一处农村潜心创作,这一去就是四年之久。
在这四年里,陈忠实先是花了一年半时间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,查阅收集各种资料,直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,才开始创作《白鹿原》。他暗暗发誓:要用这部作品有深度,揭露特定年代下底层人士的疾苦,为他们发声,直到引起读者共鸣。
为此,在《白鹿原》一书中,陈忠实为我们塑造了诸多经典角色,其中每一个角色都不是轻描淡写,很多读者看完都表示:书中的每个角色都被他写活了,十分接地气。而且读者们都能在其中的角色找到一些影子,看完让人感慨不已。
陈忠实更是在书中用大量笔墨书写了田小娥这一苦难女人,从她经历的四个不同男人,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下底层女人的无奈和辛酸,揭露了那个社会种种丑恶的一面,痛诉了种种封建思想,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。
在《白鹿原》快完结时,陈忠实写到田小娥悲惨死去的结局,也忍不住难过哭泣,既是对书中人物的共鸣,也有对这几年创作辛酸的释放。
因此,很多人听完陈忠实老先生的回答后,纷纷也感到泪目。感叹老一辈文学创作者的伟大,也感谢陈忠实先生为我们创作了这么一部可歌可泣的作品。
因此,没有看过这部《白鹿原》或许是你人生中的一大遗憾,1993年,《白鹿原》一经出版,很快印刷超过160万册。然而,由于书中随处可见男女之事情节的描述,而且尺度大得惊人,陈忠实也因此被人指指点点。
特别是提茅盾文学奖时,评委直接拍桌子说:“必须把那些露骨低俗的描写删掉, 否则《白鹿原》不可能获奖!” 无奈之下,陈忠实删掉4万字。
最终,虽然《白鹿原》获奖了,但陈忠实却十分遗憾,他说:“删减后,这本书只能打60分。书中大量直白的身体描写,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,尺度越大越真实。”
庆幸的是,当初陈老留存了原稿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包容,未删版的《白鹿原》得以顺利出版,原汁原味保存了手稿状态,还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大学生必读系列。
这个世界并非“非黑即白”,人性远比人们想象中要复杂许多。陈忠实用一部《白鹿原》,写尽了乱世之中的百态世情。
《白鹿原》作为陕西作家陈忠实一生的巅峰之作,在1997年获得了我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——茅盾文学奖,陈忠实将之视为一本给自己“垫棺作枕”的书,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阅读,没有看过《白鹿原》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!
原标题:陈忠实写完《白鹿原》后,为何再也写不出佳作?他的回答令人泪目
特别提示:本信息来自网络,如有著作版权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删除。